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唐旗

第四十三章 封赏

唐旗 灰心的鲸鲨 9957 2023-04-01 16:58

  

  当紫红色的棺木渐渐沉入渭河之底,当李倓将手中的三根檀香慢慢插进香炉,这场“喜丧”仪式,便正式告终。

  无论在场的数万人如何去想,但以王公之身,抬臣子之棺的事实不会变。

  今日过后,无论局势如何发展,所有人都会记得,记得这位名叫温名山的京兆尹,记得这位“忠公体国”的臣子,更会记得那位在长安陷落之际力挽狂澜的建宁王。

  而李倓自己的想法也很简单。

  毕竟,作秀嘛,只允许你玩的花里胡哨,还不允许我也玩一手了?

  而且既然你都把氛围推进到那个程度了,咱不给你盖个棺,定个论,万一你温家日后反悔了,不把家产拿出来,还反咬咱一口咋办?

  而且,更重要的是,有了你温名山做个“榜样”,那他这位建宁王想对其余的老家伙下手,可就简单多了,甚至向隆基打个招呼必要都省了。

  为啥?

  还能为啥,你说你是忠臣,人家温名山那样的“忠臣”都噶了,都自愿携全家以赴国难了,你还活着,好意思吗?

  对于这些混迹官场大半辈子的老臣们,李倓是没有一点轻视之心的,要知道,这些文人们,嘴上的功夫可是一点都不弱,但凡给他们一丝机会,黑的,都能硬生生给你说成白的,所以,温名山此举,一定意义上还算帮了自己一把。

  能一次性的把这群老东西们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,何乐而不为呢?

  至于说会不会引起反弹?

  抱歉,那是我爷爷应该考虑的事情,咱就是个王爷,管不了那么多。

  “殿下,灵武的使者,来了。”

  随着张小敬牵来一匹马后,站在渭河之畔的李倓渐渐的回过了神。

  看着远处那支豪华的车队,嗯,一看就是自家老爹操办的戏码。

  自从和爷爷分别后,自家老爹看来小日子过得还不错。

  那几个木箱里面一看就是真金白银,阔气!

  “对了,殿下,圣人那边,也派来了使者,您看……”

  “哦?”

  李倓微微皱眉,这就有意思了,按理来说,自己爷爷是皇帝,自己老爹是太子,太子既然派人宣布为自己,为身后这些将士们的朝廷封赏,那么皇帝就没有必要再派人了,毕竟都是心知肚明的。

  反过来也一样,皇帝派人,就没太子什么事了。

  但现在?

  两方同时派了封赏使者,这就有点尴尬了哈。

  难不成自家那位老爹要提前发动登基事宜了?

  不管了,老子的军队,肯定要先受咱的赏,别人给的东西,先靠边站。

  “先把两波人马全晾一边,仪式继续进行!”

  “喏!”

  听着李倓的命令,张小敬眼里闪过一道精光,心中难免有些激动。

  果然,果然啊,自家主子这是有大志向啊!

  赌对了啊!

  纵身上马,李倓没有走向那座高台,而是笔直的冲进了军营,冲进了那支属于自己的军队里。

  士兵们主动的空出了一条大道,望着自家大王的眼神中充满了炙热。

  马背上的李倓抽出腰间的横刀,在刺眼的阳光下高高举起。

  一时间,上万兵马一齐抽刀,齐声嘶吼!

  “虎!”

  “虎!”

  “虎!”

  远处,大批大批的平民们自长安城中赶来,数量之多,令人咂舌。

  如果是一般的重大活动,那么一般的衙役便能维持秩序,但今天,却不一样,在经历了叛军攻进长安的那一夜后,这位年轻的建宁王宛如神兵天降一般拯救了他们后,这些淳朴的百姓们,今天,都是发自内心的赶来恭贺道喜。

  本就是一场大胜,

  军心正隆,

  再加上又有劫后余生的喜悦,

  一时间,

 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
  得亏李富盛治军还算有方,加上军队的底子里更是有不少军纪严明的边军老兵,所以各级将官可以有效的约束自家士卒,维护秩序。

  否则,可能真的会发生那种一群军卒百姓把李倓高高举起,再使劲抛一抛的场面。

  在官场,金榜题名,三元及第才是好儿郎;在江湖,漓江江畔,长袖翩翩,佳人伴舞,一壶老酒,几块牛肉才是真正的洒脱。

  但在军中,

  获军功者,

  方为人杰!

  李倓并不知道,如果是穿越在了宋朝,自己会不会喜欢沉浸在江南的风花雪月,喜欢左手搂着花魁,右手拿着诗书的氛围。

  但眼下,

  在这大唐,

  在这长安城外,

  看着数万士卒百姓为自己欢呼,他真的很享受这种感觉。

  穿越为了什么,不就为了这一刻吗?

  鲜衣怒马少年郎,

  今日之后,

  天下谁人不识建宁王?

  “呜呜呜!”

  “呜呜呜!”

  悠长的号角声响起,

  这是聚兵的号角,到底是有边军老兵作为底子,即便经历了潼关那场溃败,在长安保卫战胜利后,也是迅速的恢复了状态,并且将这种状态带给了刚加入的那些新兵。

  军号声罢,军容严整,一丝不苟。

  李倓转过身,看向那座高台,看向了站在那里的白衣书生。

  自己虽然立下大功,但在这个以皇权为本的时代,逾越之事,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做的。

  那军号,想来应该是李泌命人下的了。

  摇了摇头,李倓有些无奈,但还是老老实实的返回,下马,上台。

  台上,

  一名年轻的太监手持拂尘,快步走来。

  在台下上万丘八的注视下,这名没见过大场面的小太监,立马便弱小无助的像一只鹌鹑。

  额头,更是有肉眼可见的汗水正在往下淌。

  待到小太监来到李倓面前,

  只见对方举过手中的龙形玉珏,

  喊道:

  “大唐建宁王兼右武卫大将军李倓,听敕!”

  年轻小太监手中拿着的,是自己爷爷腰间常系的玉珏,是御赐之物,在这里代表的是“如朕亲临”的意思。

  如果在平时,如此大功,封赏之事,理应由皇帝亲劳,但现在,自家爷爷不是去四川了嘛,想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亲自赶来,不太现实,所以,只能以这种形式。

  “请大王卸甲。”

  听到这话,李倓微微皱眉,看了一眼身旁的李泌,对方则是对着他点了点头。

  卸就卸吧。

  李倓张开双臂,顿时,小太监拉起轻纱帷帐,将李倓围在了里面。

  紧接着,几个亲卫迅速上前将李倓身上那略显磕碜的甲胄卸了下去。

  待到帷帐搬开,

  李倓身着白色长衫站在原地,

  “呜呜呜!”

  这时,又有一声军号响起,台下的士卒们,开始自发的用手中的武器敲击着胸前的甲胄,一时间,竟形成了整齐的韵律。

  李倓继续向前,那里,以那位老太傅为首的一众前任高官脸上陪着笑容的站在那,仿佛年轻了好几岁一般,腿也不疼了,腰也不酸了。

  “圣人有旨!赐建宁王李倓——天策鳞甲一副!”

  听到这个名字,李倓的呼吸猛的开始变粗。

  天策两个字,很容易让人想到那位天策上将,想到自己的那位老祖宗。

  而这副天策鳞甲曾经的主人,也正是自己的那位老祖宗,那位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份量的天策上将!

  太宗皇帝所穿的甲胄。

  即便近百年过去,也依旧亮眼。

  自家爷爷给的这份礼物,李倓很满意。

  甲胄的主调通黑,不像后世的影视作品中那样金光闪闪,非常符合李倓的眼光。

  虽然给人一种内敛的感觉,但近处看,也能感受到流光溢彩,一股子高逼格的感觉。

  不过也对,毕竟是那位穿过的,逼格能低吗?

  只见那帮老臣们,一人拿起甲胄的一部分,迈着蹒跚的步子上前,亲自为李倓着甲。

  这是他们自愿的,同样的,也代表着,这群人背后的家族势力,对于李倓本人的服软。

  当然,一码归一码,李倓可不会因为你们几个老东西给我穿个甲胄,就能放过了,该抄家产的时候,该拿钱的时候,可含糊不得,最多给你们那些后人留个十分之一。

  老太傅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,心中早已没了其他的心思。

  若硬要说有,那也只能是一个字。

  服。

  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更比一代强。

  身为皇帝的老师,有些东西,他比一般人看的都要清楚。

  也更深知那句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,这八个字的份量。

  但老太傅还是忍住了没有多嘴,只是意味深长的看了一旁的李泌一眼。

  等到李倓着甲完毕,

  站在高台上,

  举起一只手,

  握拳,对着胸口,

  锤击了一下,

  随即,一众老臣们弯下腰,开始行礼,以示尊敬。

  表情无比庄重,姿态无比老实。

  待到老臣们退下,李倓继续向前,那里有一张金色的椅子,小太监所带的那块玉珏,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上面。

  “圣人有旨,赐建宁王玄天披风一件!”

  “圣人有旨,赐建宁王鱼龙军符一块!”

  “圣人有旨,赐建宁王四爪正印蟒袍一件!”

  “圣人有旨,赐建宁王……”

  每走一步,小太监便高声一句,

  接着便会有人拿着御赐之物,呈现在众人面前,彰显皇恩浩荡。

  终于,当李倓来到了那张金色纹龙胡椅面前,

  小太监摊开手中的黄色圣旨,高声宣读道:

  “大唐建宁王接旨!”

  “臣,接旨!”

  李倓将头盔摘了下来,抱在身侧,单膝跪伏。

  一时间,台上台下,尽皆肃静。

  “门下,天下之本!

  应天顺时,受兹明命!

  大唐建宁王,李倓,立此巨功,为国护都,长安一战,挽大厦之将倾,护关中之百姓,扬我大唐之国威,震我唐军之威名,朕心甚慰……”

  很正式的圣旨,很规则的格式。

  里面,

  复述了一遍李倓光复长安多么多么的艰难,多么多么的呕心沥血。

  总之,连李倓自己都没感受到的东西,里面全写了出来。

  然后,

  再号召宗室子弟,号召文武百官,大唐子民,以建宁王为榜样,为国除贼,再造大唐。

  最后,

  “故……”

  读到这里,小太监卡顿了一下,嘴唇有些颤抖,剩下的内容,他有些不敢继续念下去了。

  封建王朝的圣旨,大多时候,都是密封的,按照规矩,他一个负责运送和宣读的太监,是没有资格去提前查看的,虽然,他的干爹高力士透露过里面会有什么内容,他也清楚,但当真的读到此处时,看着台下那数万披甲士卒,内心的压力,不是一般的大。

  “继续。”

  李倓有些玩味的看了看眼前的小太监,轻声开口提醒了一下。

  小太监看了看李倓,又看了看前方的军队,犹豫了片刻后,用只有高台之上的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小声开口:

  “故……

  小子,

  兵权,

  朕给你了,

  长安你拿下了,

  不错,

  朕甚是欣慰,

  往日,是朕,忽视了家中麒麟,

  但如今,朕将不再忽视朕的好儿孙,

  河北三镇,兵强马壮,

  若朕之乳虎能取那胡虏而代之

  则朕百年之后,也可含笑九泉!

  朕这一辈子,励精图治,有过,昏庸无能,亦有过。

  但如今,朕只想看到,河北三镇,

  依旧飘扬着我大唐军旗!”

  这一段,应该是自己那位爷爷的亲笔,有些不合规矩,但如今这世道,规矩两个字,或许也不是那么重要了。

  自己那位爷爷是忽然醒悟也好,还是捧杀也罢。

  他李倓今天都接着,

  毕竟,连最危险的那天都挺过去了,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?

  任尔东西南北风!

  我自岿然不动!

  “臣,谢圣人天恩!”

  李倓规规矩矩的磕了个头,这倒没什么可不适的,毕竟怎么说也是皇帝,还是自己爷爷,磕一个,也是应该的。

  磕过头之后,李倓伸出双手摊开,准备接收那张圣旨。

  小太监上前,将圣旨合上,稳稳的放在李倓手心。

  “殿下,奴婢在这里恭贺殿下,为我大唐,建下新功!

  还请殿下稍待,由太傅出面,为殿下赐冠。”

  ……

  感谢书友黑色玫瑰花的协奏曲,书友20200307032054476的打赏!

  多谢两位老板!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